3D打印方法
基本信息
申請?zhí)?/td> | CN202010174171.1 | 申請日 | - |
公開(公告)號 | CN113386347A | 公開(公告)日 | 2021-09-14 |
申請公布號 | CN113386347A | 申請公布日 | 2021-09-14 |
分類號 | B29C64/135(2017.01)I;B29C64/255(2017.01)I;B29C64/245(2017.01)I;B29C64/40(2017.01)I;B29C64/364(2017.01)I;B29C64/20(2017.01)I;B29C64/295(2017.01)I;B29C64/30(2017.01)I;B29C64/386(2017.01)I;B29C64/264(2017.01)I;B33Y10/00(2015.01)I;B33Y30/00(2015.01)I;B33Y40/00(2020.01)I;B33Y50/00(2015.01)I | 分類 | 塑料的加工;一般處于塑性狀態(tài)物質(zhì)的加工; |
發(fā)明人 | 牟德康;賀云;博爾金海倫 | 申請(專利權)人 | 塑成科技(北京)有限責任公司 |
代理機構 |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| 代理人 | 趙國榮 |
地址 | 100016北京市朝陽區(qū)將臺路5號院內(nèi)12號樓一層1005室 | ||
法律狀態(tài) | - |
摘要
摘要 | 一種3D打印方法。該3D打印方法包括:驅動成型平臺到初始成型位置,成型平臺與離型膜之間形成成型區(qū)域,離型膜位于料槽組件中;控制離型膜處于第一狀態(tài);提供光以照射成型區(qū)域,以在成型表面上形成聚合層;控制離型膜向遠離成型平臺的方向發(fā)生形變,使得聚合層與離型膜由接觸面的外圍向中心逐步分離,同時,打印材料沿分離縫隙逐步填充;驅動成型平臺至下一成型位置;恢復離型膜至所述第一狀態(tài);提供光以照射成型區(qū)域,以在成型表面上形成下一聚合層;在成型表面上形成至少一層下一聚合層。該3D打印方法有助于打印模型的脫模以及打印材料的回流,進而可提高3D打印效率和3D打印質(zhì)量。 |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