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種應(yīng)力響應(yīng)智能材料及其制備方法

基本信息

申請?zhí)?/td> CN201710789898.9 申請日 -
公開(公告)號 CN107501945A 公開(公告)日 2017-12-22
申請公布號 CN107501945A 申請公布日 2017-12-22
分類號 C08L83/04(2006.01)I;C08L71/02(2006.01)I;C08K13/06(2006.01)I;C08K9/12(2006.01)I;C08K3/22(2006.01)I;C08K7/06(2006.01)I;C08K9/02(2006.01)I;C08K3/34(2006.01)I;C08K3/04(2006.01)I 分類 有機高分子化合物;其制備或化學(xué)加工;以其為基料的組合物;
發(fā)明人 楊慧;笪蓉 申請(專利權(quán))人 句容躬行創(chuàng)客管理咨詢有限公司
代理機構(gòu) 南京經(jīng)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樓高潮
地址 212400 江蘇省鎮(zhèn)江市句容市寶華鎮(zhèn)仙林東路16號雙創(chuàng)大廈2樓
法律狀態(tài) -

摘要

摘要 本發(fā)明公開了一種應(yīng)力響應(yīng)智能材料及其制備方法。該材料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數(shù)計的組分:聚二有機硅氧烷40?58份、硼化鈉8?14份、泡沫鋁1?4份、納米鎳23?48份、石墨烯23?30份、碳纖維12?19份、氮化硅23?45份、二氧化釩1?8份、檸檬酸鈉23?38份、聚乙二醇24?35份、偶氮異丁腈21?28份、N?異丙基丙烯酰胺10?18份、水48?72份。制備方法:制備負載二氧化鈦的碳纖維;制備改性石墨烯;將剩下的組分混合,再加入負載二氧化鈦的碳纖維和改性石墨烯,投入擠出機中擠出,即可。本發(fā)明通過在碳纖維上負載二氧化鈦,以及對石墨烯的改性,提高了該材料的應(yīng)力響應(yīng)能力和能量吸收率。